The following Q&A interview (in Chinese) with the visual designer for Sonic Shaman H.C.L. aka Elf-19 was conducted by Auspic Paper.
Article source:Auspic Paper
作者:林芷湲、週編少年.編輯/週編少年.攝影/林志潭
維基上頭是這樣說的,聲波透過氣體、液體、固體等不同媒介傳遞能量,並且能被人或動物感知的波動現象,而音樂則是由一群不同的人組合而成的藝術。這次恆成紙業與立方計劃空間共同舉辦「聲波蕯滿」音樂祭,便是想從過往舒適圈出走,藉音樂得以呈現的可能形式,乘以恆成這個空間場所,中間實驗過程會產生什麼新刺激,目前還是個未知。但我們倒是可以先從 H.C.L. aka Elf-19 洪彰聯為聲波蕯滿設計的主視覺談起——當音樂轉為視覺平面時,聲波的面貌會是怎樣被呈現?
以下為 Q、A 問答整理,平面設計師洪彰聯,下稱彰聯;富友文化印務陳註復,下稱註復。
Q:你好像一直待在所謂的「地下音樂圈」做設計(雖然現在主流、非主流已沒什麼明顯界線),像是The Wall 的 gigs、Korner 或是近期的 Pawnshop 海報等,你怎麼看這件事?
彰聯:有趣的工作。他們大都同一群人。
(會不會聊天啊大哥……)
Q:聽音樂這件事滿主觀的,而且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偏好,可否列舉幾個你印象深刻的音樂表演現場供參?在喇賽的同時,話說卡夫卡關了,有沒有覺得你的青春也不見了?
彰聯:The radio dept. 我想那天他沒醒來過;Godspeed you! Black Emperor 表演完在地社門口看團員研究改裝車上的中文字;Alva Noto 說好的簽名海報一直沒拿到。
……我不常去卡夫卡,來台北時也不青春。
(那你的青春都去哪了?)
彰聯:我來台北 27 欸,而且都待地社比較多。
Q:對實驗聲響、電子音樂等聲音類型是否有偏好?對它們的認識源自於哪裡?話說這次聲波薩滿的 Line-up中,有沒有你覺得特別有興趣或在意的演出者?(至少一組!)
彰聯:覺得有趣的聽不聽得懂都會試著聽,若要說偏好的話工作時會聽 minimal。現在大多就串流隨意找個頻道放著,聽到有趣的聲音再去 research。難說有特別或在意的表演者,畢竟大多都沒涉略,若需要答案的話,會顯得不客觀。
(欸,不是啊!你那麼世俗哦,聽 minimal…….不然你現在打開歌單最近一次放的歌單什麼?凡事總有第一次,或你最早接觸的電子樂是?而且古早時代不是幫 Korner 做海報,那時有沒有在迷誰?)
彰聯:沒出家的話應該就世俗吧,最近聽的是廖士賢《入》,會說母語跟會使用母語是兩件事。最早應該是羅百吉《I Don’t Wanna See No 歐巴桑》,那時候路上大改的摩托車都會一直放,而且剛好是中二的年紀,其實滿帥的。後來就是林強的《娛樂世界》,特愛〈Happy Birthday〉,可能因為都是中部人,那時候的台中的確有這種草莽氣息,像《少年ㄟ,安啦》裡的電影情境就是我看見的生活寫照,沈文程有首〈1990 台灣人〉寫出門小心不要踩到槍,諸如此類。
Q:要不聊聊你是怎麼做出聲波薩滿的主視覺系統?像是這些色彩、線條的調度、漸變、動態呈現等,總不會是因為某日一覺睡醒就感覺來了吧!
彰聯:就依需求做出來的視覺系統。聲響的色彩調性。
(……等等,這回答也太抽象了吧!不然你平常都抽什麼?)
彰聯:Marlboro Light,從十九歲到現在沒變過。
(We don’t Care. Okay?)
Q:我們好奇在設計的時候,你就會想好要怎麼印了嗎?這次主視覺海報用維納斯凝雪映畫 170 g/㎡ ,銀色直壓疊印四色,還把 M 版的洋紅換成特色桃紅,加上首次與富友文化印務陳註復配合,印製過程中,你們最注重哪一個環節?看印你們都在看什麼?畢竟就過往合作經驗,印刷機上上下下走N回對你們來說,應該算是家常便飯……
彰聯:會吧,通常我習慣在設計時就想好印刷方式,但多數還是會直接跟印務討論,以當下能做到的最高效率而定。 M 版洋紅換成特色桃紅則是用比較投機的方式去增加彩度,整體分色 M 版的濃度較高,有疊印到的顏色彩度會更接近特別色。
註復:彰聯的想法完整清楚,主動提出將洋紅換成特色桃紅(竹桃紅),讓整體的紅更鮮豔,完稿也做得乾淨漂亮,沒有什麼需要調整之處,是很有實務經驗的人。看印時,我最注重的是 CMYK 與銀色的印刷順序,確保設計的創意能被正確執行。
彰聯:看印主要是看特別色;為了提升顏色的覆蓋性,所以分兩次上機印刷,過兩次當然會有套不準的可能性,這部分就要看師傅經驗,能否在實際印刷時預先設想好紙張的伸縮比例去調整。……至於套準跟顯色就是要取捨的部分,因為我只是求銀色墊底的效果,沒有要求一定要對很準,所以還是以顯色為主。
Q:兩位覺得紙張塗佈量的多寡與「直壓疊印」之間有沒有什麼神祕的連結點?有沒有類似的印刷案例可跟我們分享?
彰聯:這問題若沒有實務上的經驗不大好說明,只能憑經驗臨場判斷。
(好喔!直接句點我們。還是註復比較 Nice~)
註復:五色以上的印刷大多會遇到疊印的狀況,這時候設計師最好能在完稿時標明哪個顏色要在上,哪個顏色在下。……因為「飯炒蛋」與「蛋炒飯」口感是截然不同的。
直壓疊印的做法適合在有塗佈的紙張上操作,有塗佈的紙張就像有上底妝的皮膚,上色容易而且不吃色(乾燥後不會變暗沉很多),因此印刷時壓力正常即可。而沒有塗佈的紙張做直壓疊印,很容易發生第一色印好的色塊在第二色/第三色直壓時,因為印刷壓力較重導致紙張表面纖維被拔起產生白點的情形。
Q:我們注意到海報下方的黑色有兩種不同的黑(單色 K 跟四色黑),畢竟這有背印風險,想了解你這麼做的用意是(還是單純想弄師博)?
彰聯:自己習慣使用油墨濃度當作設計的一種手法。黑疊黑容易背印,印刷師傅在控墨的時候會需要多注意,且洗車麻煩,要看印務跟師傅會不會想積陰德值。
Q:據說這次的海報沒有上水光保護,為什麼?
彰聯:特別色上水光會讓彩度減少,少許背印許可的情況下我通常不這樣做。
註復:為了讓顏色精準。而且整張海報滿滿的油墨,背印也看不出來。
(呵呵呵呵呵呵呵呵)
Q:海報英文標題選擇打凸,中文標題則是印銀疊黑,以增加視覺層次。請問打凸跟裁切的先後順序是如何決定的?
註復:看打凸範圍與印刷圖案有沒有套準的需求。紙張每裁切一次都會產生一些偏差,同一疊紙裁切後的最上面一張,與最下面一張的尺寸會差一點點,而且越厚的紙差異會越明顯,因此加工愈複雜的印件,儘量將裁切放到最後一道工序;反之,若打凸內容與印刷圖案沒套準(歪了也看不出來)的話,先裁切再打凸較好保持打凸的凸度。這一回合評估衡量後,還是選擇以套準為優先,所以是先打凸,再裁切。
Q:好不容易結束這回合,有什麼心內話想對彼此說的?
彰聯:無事是名馬,印件順利。註復懂的比我多,印件需要實務上跟印務前後端的配合。
註復:我自己是蠻喜歡的,跟有經驗的人合作,溝通過程就一個字:順啦!是說為了保留更多打凸的細節,特別用兩塊金屬版來打凸(一般是樹脂版搭配金屬版),但打凸正面會有的立體陰影被黑色塊吃掉,變成「看」不出有凸(設計師的惡趣味?),請大家從後面來,看看凹的細節吧。
(沒關係,我們也搞不懂他在想什麼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