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地下之聲》的精神延續:關於記憶的文化行動與集體造音

本講述聚焦酸屋與其已故成員Dj Wayland,共同策辦活動、創作及生活交往的相關經驗上開展討論,反思酸屋及其社群網絡之未來發展可能性,並由此另類文化社群的反身性探討,來回應台灣當代藝文生態現象的觀察。換言之,是藉由酸屋與Dj Wayland過往創造或參與另類文化場景的歷程,尤其聚焦今年八月份舉辦的《地下之聲:音浪迷宮的光輝》為主要案例,來探討如何以具「文化行動」(Cultural Activism)意義的思考,來進行社群組織並舉辦活動,試圖挖掘並延續所謂的「地下精神」。其中具體問題包括:什麼是地下精神,在當代來談又有什麼意義,它還能擴延出哪些討論?辦派對不就辦派對,為什麼它是一種文化行動?各種不同的人,在類似場景之中還可以主動做些什麼?

酸屋團隊,以發表及實驗臨場行為、錄像、聲音創作為首要組織目的,透過計畫串聯當代藝術家、學者,以展演或文化行動策略發聲,建立社群交流多元平台。本次代表講者-陳孝齊 CHEN Siao-Chi(團長),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所碩士、跨域創作者、展演策畫、行為藝術愛好者。他於2013年提出「派對劇場」概念,參與策辦多場電子音樂活動,在Rave場景中實驗跨領域展演,近年則多以酸屋名義,策劃多項行為藝術共學與發表計畫。其二參講團員-陳毅哲CHEN Yi Che,他在2023年加入酸屋,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所碩士,亦是創作者。2014至2016年主持運作淡水「18巷5號」藝文空間,長期以來關注藝文場景的聚眾與離散,也持續跟不同的民間團體合作,目前在臺北三重經營「天臺工作室」。